有屡说帝谓文王(《皇矣》),是天有意志。
五、何去何从:我的儒学信仰与追求 问:请问您自评是一个儒者吗?即按照儒家修身的这些工夫来要求自己。问:您的下一步研究计划是什么?您对自己的学术研究未来长远的自我期许是什么? 方:最近几十年我一直坚持做的只有三件事,接下来大概也是延续这三件事。
第二是儒家的现世主义精神。中国人早在先秦时期,甚至在西周初年,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本文化预设,它以世界观的方式决定了后来中西方思想一系列根本性的差异,包括诸子百家的思想路径。另外一点就是,通过圣人的心性修养开出新外王,这也是很蹊跷的事情。但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没有学到、也不能真正理解西方人从古希腊就建立起来的那种为求知而求知的精神。因为儒学本身没有现代学科的划分,若是把它封闭在单一学科上,对它是不公平的,尽管我并不反对有的人坚持从单一学科出发来研究中国思想。
相似的声音在宋代之后也时有发生,如晚清民国学者孙宝瑄就指出:余谓古人所谓三纲,恐是以君臣、父子、夫妇统括人类,故名曰纲。简单来说,本科时候学工科,后因个人兴趣,转到了西方哲学。与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相对照,中国西周社会的所有制正是马克思讲的公有制。
但是,关于殷周之前或夏商周之前的中国原始社会,实在是文献不足征[《论语·八佾》,《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466页。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普遍性与中国历史实际 就其普遍性而论,作为对人类原始社会形态的诸多不同形式之共性的一种归纳与抽象,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与中国历史实际之间不可能、也不应当简单对应。] 这是将孔子儒学与皇权专制制度剥离开来,实乃儒家政治哲学的现代转化的正确方向。与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相对照,中国帝制社会的政治体制正是马克思讲的专制。
‘周秦之变是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大转型,即从宗族生活方式的王权社会转向家族生活方式的皇权社会[ 黄玉顺:《儒学的现状、教训与经验——政治哲学层面的观察与思考》,《当代儒学》微信公众号(dangdairuxue)2017年6月27日。2.在这里,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不能想象会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氏族公社才是无阶级的真正意义上的‘原始社会,而亚细亚的农村公社只是氏族公社解体后的形态而已。] 关于中国帝制是否专制的问题,学界近年有些争论。] 这显然是对个人的肯定、对作为整体的亚细亚公社的否定。马克思明确地说,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是土地所有制的第一种形式[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摘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版,第725页。
(2)帝国时代的皇权专制政治。马克思说,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特别是土地所有制,是公有制,即凌驾于所有这一切小的共同体之上的总合的统一体表现为更高的所有者或唯一的所有者,这种统一体是实际的所有者,并且是公共财产的实际前提。] 笔者曾说过:欧洲中世纪的政治社会是‘feudalism,在形式上颇类似于西周的诸侯列国,故将英语的‘feudalism翻译为汉语的‘封建大致不错。] 这里,一方面是公有制,即凌驾于所有这一切小的共同体之上的总合的统一体表现为更高的所有者或唯一的所有者,这种统一体是实际的所有者,并且是公共财产的实际前提,公社的一部分剩余劳动属于最终作为一个个人而存在的更高的共同体。
(1)帝国时代的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合乎逻辑地演绎出现代性的及未来的社会形态,即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十三经注疏》,第2464页。
其实,与宗族生活方式相匹配的是宗族主义伦理和宗族主义政治——王权封建制度。] 有学者甚至说:所谓‘亚细亚国家就是这样一个与其说是事实判断、不如说是价值判断的概念,因为在当时实证资料有限的情况下,上述见解实际上是从那些学者对自由的价值追求中逻辑地推出的。
马克思说,亚细亚生产方式在政治上是君主专制,即许多共同体之父的专制君主。进入 黄玉顺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国道路 。这个描绘符合西周封建制度,而不符合秦汉以后的帝国制度:西周封建制度的总合的统一体就是姬姓宗族大家庭。公社是真正的实际所有者。这就表明:亚细亚的原始所有制以及由此构成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东西方都曾经历过的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之所以用‘亚细亚命名,只不过是为了说明它的原发性。[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版,第3页。
即使今天,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这样的‘基因潜质,依然根深蒂固,难以挥之即去。综上,有人竟然将‘亚细亚生产方式解读为一种可以直接过渡到现代意义的社会主义的准社会主义形态或农业社会主义形态[《亚细亚生产方式:一种准社会主义形态?》,乌有之乡网站(www.wyzxwk.com/Article/zhonghua/2011/08/243422.html),2011-08-04。
其理论逻辑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过去是怎样的,现在和将来也应当是怎样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摘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38页。
马克思本人曾谈到: 近来流传着一种可笑的偏见,认为原始的公社所有制是斯拉夫族特有的形式,甚至只是俄罗斯的形式。[ 秦晖:《教泽与启迪:怀念先师赵俪生教授》,《南方周末》2007年12月26日。
但仁爱的这两个向度的适用范围却不同,如《礼记》讲的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礼记·丧服四制》,《十三经注疏》,第1695页。伴随着这种时代转变的,是儒家的伦理建构及其政治设计,由此才能理解作为儒家的20世纪的现代新儒家何以竟然有明确的自由与民主的伦理政治诉求。原文:历史上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 我们思考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道路之间的关系,应当避免上述荒谬逻辑。
对于我们这里的论题来说,首先应当回到马克思提出这个概念的本意。但是,按照孔子的思想,至少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在西周的封建社会与秦汉以降的专制社会之间,他的选择是前者,即吾从周[《论语·八佾》,《十三经注疏》,第2467页。
[ 黄玉顺:《制度文明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孔子的诸夏无君论》,《学术界》2014年第9期,第44–50页。柏拉图的‘理想国其实也是贵族共和。
有一个很通俗的说法,叫作‘家天下,就是说,整个天下是刘家的,或者是李家的,或者是赵家的,或者是某家的。] 这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在这种社会中,人口与物质生活虽有高度的成长,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仍然保持完全静止的状态。
这一点与上一点所讲的独立个体问题是一致的,而特别强调了个体的自由。] 这正如现代儒家梁漱溟所说:中国人始终记念着要复辟,要帝制……是一个人拿主意,并要拿无制限的主意,大家伙都听他的话,并要绝对的听话……便是所谓独裁,所谓专制。……这种描述到了后来的‘五种社会形态说中,就面临严重的解释困难。] 共产党人李大钊说: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而一体之仁则是说仁爱的程度是无差别的,即今所谓一视同仁。这里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1)亚细亚生产方式主要是农业经济、自然经济。
《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亚细亚生产方式——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历史研究》1980年第2期,第3?24页。1.仁即仁爱的情感,乃是儒学的最初始、最核心的范畴。
第二,按照他的正义论思想[ 参见黄玉顺:《孔子的正义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第2期,第136–144页。不是一个共时性概念,而是一个历时性概念。